在王成韬看来,如果不是面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他的清华梦或许就只能是个梦。然而,王成韬园梦成功,被清华化学工程与工业生物工程专业录取,成为村里迄今为止第一个清华学子。王成韬的家在靠近中缅边境的一座小城,云南腾冲县明光镇东营村王家寨,从这里去趟县城要坐两个小时的车。家里靠种植水稻、玉米、烤烟等为生。每当烟叶成熟的时节,王成韬和家人常常要起早贪黑地去采烟叶,晒烟叶。余下的时间,不是在地里干农活,就是在家里做饭。在到清华上大学前,王成韬还从未走出过这小小山村。从2012年起国家开始实施贫困地区招生专项计划,2013年,指标从1万个增加到3万个,腾冲县也被纳入了。王成韬幸运地成为清华在云南实施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的受益者,命运从此转了一个弯。
而来自陕西商洛的女孩唐巩,做为2011年清华首批“自强计划”学生。优学派的励志形象代言人,经过在清华的四年学习之后,最终凭借自己的聪慧与坚韧,以优异的成绩敲开了美国麻省理工大学的大门,从边远贫困农村地区走向更广阔的天地。虽然近年来农村、贫困地区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已有较大幅度提升,但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多方面原因,区域之间特别是当前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还存在一定差距,贫困地区考生上本科一批录取学校的比例上升相对缓慢,2015全国考生一本平均录取率为8.5%,680个贫困县为5.7%。因此,中央提出要“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向农村地区、边远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倾斜”,让知识改变寒门学子的命运,通过教育阻断代际贫困的传递!与大城市的同学相比,来自农村的学生参加统一考试,往往处于弱势。实施农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等专项计划实际上是开通的了一条高考特殊通道,让像王成韬和唐巩这样的“幸运儿”越来越多,让贫困地区学生多了享受优质高等教育的机会,缩小了城乡教育的差距、促进教育公平的实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