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6月10日《甘肃日报》报道,为向考生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信息服务,推进志愿填报参考信息数字化,目前,甘肃省教育考试院研制完成了“志愿填报辅助系统—正式志愿填报系统”的平台开发,并计划组织省内高校、各级教育考试招生机构及各高中学校人员开展系统使用、模拟志愿填报培训,以提高志愿填报指导水平。
高考落下帷幕,填报志愿成了不少学生和家长操心的事。一方面,就读不同的院校和专业,对考生的影响是深远的;另一方面,由于存在一定的信息不对称,很多考生和家长对纷繁复杂的高校和专业缺乏了解。在这一背景下,一些学生和家长产生了“花钱买服务”的需求,渴望通过专业服务来实现志愿填报最优化。
这两天,动辄过万的志愿填报服务引发公众热议,相关服务究竟是物有所值,还是利用志愿填报焦虑收了“智商税”?
在高中阶段对学生们进行生涯教育与职业规划,引导学生清晰地发现自身学科兴趣和未来就业方向,是理想的教育图景。现实中,类似职业规划的缺位,为一些嗅觉敏锐的商业机构提供了市场空间,能够明确回答可以报什么学校以及什么专业能报、什么专业不能报的“网红名师”就成了香饽饽。
市场化的志愿填报服务固然有其优势,比如依托大数据等新技术手段支撑来分析形势、做出判断和决策,但这样的服务未必适合所有人。因为每个考生的特点不同,随着时代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变化,冷门专业与热门专业之间也没有绝对的界限。引导部分家长和学生报考所谓“好就业”“有钱途”的专业,或许迎合了功利心态,纾解了焦虑情绪,却也可能在几年后面临该专业供过于求、“由热变冷”等不确定情况。
一段时间以来,越来越多高校“放宽转专业限制”,赋予学生更多自主选择权,就是在努力打破志愿填报“一报定终身”的局面。因此,奉劝家长和考生,不妨将商业化的志愿填报服务当成一种声音、一份参考,没必要对其过分依赖。
眼下,甘肃省通过信息化、数字化手段,用“制度补血”的方式为考生提供志愿填报指导和帮助,可圈可点。期待更多地方能学习借鉴这一做法,充分发挥高中阶段学校的主阵地作用,为考生和家长提供多渠道的信息咨询服务,通过个性化志愿填报咨询,使考生和家长得到及时、有效的帮助和社会支持。
考学本就不易,让志愿填报更顺利、更从容,是家长和考生的幸事,也是教育改革的题中应有之意。
分享到: